音乐作品使用授权问题研究
作者: 张石坚  日期:2016-04-07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音乐作品 集体管理 著作权 自主许可 
描述:于此,本文从卡拉OK音乐版权诉讼为视角,研究我国音乐作品的使用授权现状和问题,并借鉴国外的音乐作品使用授权的模式和先进经验,从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著作权人的自主许可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讨解决我国音乐作品的合法使用授权问题。
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
作者: 燕飞  日期:2016-04-07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现代作曲技法 多声音乐 传统音乐 节奏思维 曲式结构 
描述:品的特有审美心理等方面的融合。
论音乐作品表演者权的法律保护
作者: 陈珠妹  日期:2016-04-07 来源 :暨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音乐作品 表演者权 精神权利 经济权利 
描述:。通过对音乐表演者保护比较周延的国家立法的考察中发现,中国在保护音乐作品表演者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显得过于模糊,甚至还存在立法空白的情况,许多权利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时值中国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法行动,中国应该在音乐作品表演者权立法上作出进一步的完善。法律权利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层面才是真正的权利,音乐作品表演者范围的界定、精神权利的行使、经济权利的实现、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法律应该对这些基本范畴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引,对权利人、使用人和司法者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虽然法律具有滞后性,但是只要对音乐作品表演者权进行深入剖析,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由此制定出来的法律不仅是科学严谨的,还能从容应对技术的冲击。
法国20世纪作曲家DUTILLEUX HENRI音乐创作与钢琴作品初探
作者: 吴娅莉  日期:2016-04-07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钢琴 个性 作曲家 Dutilleux Henri 
描述:无法将其简单定义为任何音乐流派。Dutilleux Henri是一个具有相当独立个性的法国作曲家,他的音乐经常被与“个性”、“神秘”等字词联系在一起。其中四部主要作品可以代表他的创作美学:为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为芭蕾而作的《狼》以及两部交响乐。本文将以Dutilleux Henri生活和学习轨迹作为起点,通过分析其主要作品及创作背景,根据音乐的个性理念及个人的演奏实践,从作曲角度及演奏角度加以剖析,深入探讨Dutilleux的音乐创作,并以其作品为线索,梳理出他及其作品在法国音乐史上的脉络关联及其重要地位。
“听”对应于敞亮的境界——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到音乐作品的声音建构
作者: 刘雨矽  日期:2016-04-07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音乐作品 声音建构 艺术之思 海德格尔 
描述:“物”的声音、作为“器具”的感性材料、作为“艺术作品”的音乐作品的研究。除了以相应的哲学理论推动问题之外,本文还尝试深入多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证观点上的合理可靠性,进而衍生一种适用于存在主义理论视域下的音乐作品诠释的方法论探析。因此,本文在论述时将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1.物、器具、艺术作品以海德格尔关于艺术问题的经典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为切入点,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究,进行条分缕析。然后,将其对艺术作品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之中。2.作为“物”的声音、作为“器具”的感性材料、作为“艺术作品”的音乐作品同艺术作品一样,在将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引入音乐美学领域之后,得出其研究对象——音乐作品,即存在主义理论视域下的“音乐作品”——作为“物”的音乐、作为“器具”的感性材料、作为“艺术作品”的音乐作品。因此,本论题的研究目的为面向作品本身的研究,重点围绕的是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建构。3.“听”对应于敞亮的境界——面对一部音乐作品(在场的对象),首先听到的是声音,通过解释以后,“听”到的才是艺术的声音(不在场的对象)。如何达到敞亮的境界,实现本质的东西,便是本论题的研究意义所在。通过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考察,最后得出如下结论:音乐作品作为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者”,通过主体的意向投入,对其具体可感的音响结构进行诗意领会,最终趋近作品之作品存在,抵达敞亮的境界。
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中的作曲技法
作者: 王晖  日期:2016-04-07 来源 :山西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曲式 调性 主题 和声 
描述:琴独奏、电影配乐(36部)、戏剧配乐(11部)、各种声乐曲等。本论文选取了肖氏十五首弦乐四重奏中的六首(第一、二、四、五、七、八首)作为研究方向,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和弦结构、和声序进、调性布局、曲式结构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后,归纳总结出肖氏在作曲技法上的共性手法和个性手法,学习他怎样把传统与革新结合、把民族精神与现代风格结合,以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创作中,如何扎根于传统并运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国际语言相结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具有民族神韵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新作品。该论文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研究:一方面从主题的取材、调式、风格方面将肖氏弦乐四重奏中的主题进行了分类,如大小调风格的主题、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主题、强调特性音程创作的主题等等;另一方面,对主题的发展手法进行了研究,...
渗透与融合:卡佳?萨利亚霍两部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特点研究
作者: 李惠子  日期:2016-04-07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混合类电子音乐 主题动机 复调思维 混响 互补性素材 
描述:作品时也有明显的电子音乐思维特征。器乐写作思维与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萨利亚霍的创作中相互渗透,给她的创作以更多的灵感和更加广阔的空间研究卡佳?萨利亚霍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中真实乐器与电子音乐结合的创作思维,不仅是对混合类电子音乐这一创作形式的总结,也是对其他电子音乐创作形式在理论和写作上进行提炼和概括。对传统器乐写作思维在电子音乐写作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卡佳?萨利亚霍的两部独奏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中,器乐写作思维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对两部作品中一些有特点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和归纳。首先,对卡佳?萨利亚霍的创作中有关于电子音乐方面作品进行总结,着重指出在90年代初所创作的这两部独奏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中,器乐写作思维在创作电子音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挖掘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作品中对器乐写作的渗透。主要从“混响调节对“主题动机”的强化;复调思维创作体现;模糊音高素材的引入;异质类声音结合的特点;复合型电子音乐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分析,最后对卡佳?萨利亚霍器乐写作思维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概括为以下三点:1,电子音乐声音的引入,为主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展开方式,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2,电子音乐技术手段中混响的运用、模糊音高的复合型主题的运用,突破了传统音乐创作中音符体系的技术局限,形成了独奏乐器中的复调写作思维。3,在独奏器乐的写作中,融入电子音乐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且形成了多层的空间感,形成了“前景、中景、背景”的传统乐器的配器写作思维。
探索Charles Seeger与Henry Cowell的作曲理论,并以Cowell的《浪漫四重奏》为曲例
作者: 杨聿圣  日期:2016-04-07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新音乐的传统与实验 浪漫四重奏 超现代运动 美国二十世纪音乐 新音乐资源 不谐和对位 柯维尔 西格 
描述:1979) 以及他的兩個最主要的作曲學生 - Henry Cowell (1897-1965) 以及Ruth Crawford-Seeger (1901-1953),可說是當中共同性較大的一群,他們一方面傾向於把當代音樂或是自己音樂作品的組織與寫作方法做一個系統化的論述,另一方面對非歐洲音樂抱持開放的態度來吸收,而這背後的動力之一是想要把音樂學,也就是「音樂的科學研究」(scientific study of music) 帶到美國的學術界與音樂界。本論文首先探討音樂學與音樂理論、作曲理論之間的範疇問題,Seeger一生有部分論述在探討音樂學的定義,早在二十世紀前半就主張對非歐洲藝術音樂的研究不該偏廢,而且不以研究對象的區域作為學科的劃分,這樣的前瞻性思考影響了後輩的音樂學家如Joseph Kerman (b.1924)。而Seeger以及Cowell早年的著作聚焦在音樂理論上,比方說諧和與不諧和在音高以及節奏組織上的認定,不過以音樂理論的角度觀之,他們的理論著作是有爭議且不周全的,比方說對和聲二元論在科學研究上的完全誤信,但他們的理論卻先現了二戰後不少作曲家所關注的要點,特別在開發新的節奏和音階之可行性上,因此以作曲理論稱之較為妥當。本書接著將概覽式地探討兩個關於作曲理論的著作,分別是Seeger於生前並未出版的《新音樂的傳統與實驗》以及Cowell的《新音樂資源》,這兩本書都把音樂素材分為音的 (Tonal) 以及節奏的 (Rhythmic) 兩方面探討。《新音樂的傳統與實驗》一書Crawford有相當高程度的參與,她不但負責打字,也對Seeger的文字提出不少看法與意見,而其中的某些概念也透過Crawford的音樂創作來發聲,該書關於不諧和對位的要點,以及Seeger的哲思、音樂史觀與美學觀,則對Cowell的《新音樂資源》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Seeger書中關於節奏與音高間的相對性關係,則可能受到Cowell的影響。本書接著以Cowell的音樂作品《浪漫四重奏》作為分析的對象,本作是Cowell兩首《節奏與和聲作品》(Rhythm-harmony pieces) 的第一首,他先作一個如聖詠般的四部和聲主題,然後依照泛音列序數以及音程比例關係將音高化成數字,使其成為實體作品的節奏配置骨幹,不論在旋律的作法上與節奏的配置上都用到了不諧和對位,可說是前兩本理論著作的實踐之一。最後,筆者願對這樣一個在歷史上重視理論與作曲相互關係的現象提出思考。
王西麟现代音乐作品研究
作者: 毕英爽  日期:2016-04-07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创作思维 王西麟 现代音乐作品 艺术特征 创作技法 
描述:op.51)、《第八交响曲(室内交响曲)“喜剧的对话”》(op.54)、《太谷秧歌交响组曲》(op.55)以及《钢琴协奏曲》(op.56)为研究对象,通过谱例分析、音响感知、技术对比等手段,分别从创作技法、创作思维以及艺术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王西麟的生平和作品做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分别从旋律、节奏、复调、配器、音块使用和高潮构建等方面针对王西麟典型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运用做了详细研究,然后从交响性思维、民族情感思维、简约思维方面对王西麟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创作思维做了较为深刻的探讨,最后从简约与复杂相结合、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三个方面总结了其作品的艺术特征。
探究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时期(1558-1603)鲁特琴作曲大师约翰•道兰之歌曲
作者: 陈倩芬  日期:2016-04-07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约翰•道兰 鲁特琴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 
描述:使觀眾受到感動、吸引。因此約翰•道蘭的創作開創了英國歌曲的新時代,也將音樂藝術成就達到巔峰。 本文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架構,第二章為陳述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文化社會背景與當時英國歌曲的發展及影響,第三章介紹作曲家的生平及音樂的風格特質,第四章將針對樂曲逐一就詩文意涵、作曲手法與詮釋進行探討與分析,第五章為研究內容之結論。筆者希望藉著這次的研究能讓更多人對約翰•道蘭的作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提供未來演唱者詮釋的相關資訊,並激發更多喜愛唱歌者來研究及演唱約翰•道蘭的歌曲。
< 1 2 ... 2667 2668 2669
Rss订阅